201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仅为0.8万亿元,到 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增长至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4%,预计到2021年有望突破7万亿元。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转型,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下面对100种新材料行业进行市场规模预测分析:(由于文章篇幅问题,将分上、中、下篇展示,感兴趣的朋友请持续关注@新材料在线)1、5G基站2021年世界移动大会(MWC)上海开幕式上的有关数据披露,我国内地逐步建成5G基站超过71.8 万个,5G网络建设逐步投资已超过2600亿。预计中国5G基站建设未来5年总投资将达万亿规模,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布局也将进一步加速。
2020年5G小基站设备呈现爆发式整张。随着5G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5G基站建设向着三线、四线城市推进。预计2023年中国内地5G小基站设备建设规模将实现342.5亿元。
2、5G滤波器2015-2019年,全球射频滤波器市场规模(按销售额)从78.1亿美元增长至89.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1%。5G时代将会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全球射频滤波器市场规模在2024年预计达183.2亿美元。
3、5G天线材料受益于 iPhone 中 LCP 天线投入使用,LCP 天线在 LCP 软板中率先开始增长。2020年LCP 天线市场规模约为32亿美元。除智能手机外, LCP 天线将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其将成为 FPC 新增长点,全球 FPC 市场进一步扩容,未来在摄像头软板、笔记本电脑高速传输线、智能手表天线等对其也有更多需求 。
4、5G芯片全球5G移动通信时代脚步越来越近,各国政府纷将5G建设及应用发展视为国家重要目标,各技术阵营的5G电信运营商及设备厂商亦蓄势待发,具有低延迟和低功耗的5G芯片市场不断扩大。2020年全球5G芯片市场规模约为2.0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45.3亿美元。
6、AI芯片根据市场调研公司Tractica的研究报告,全球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14%。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预计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85亿元。
从地域来看,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氮化镓衬底市场的主要份额。2019年亚太地区占全球氮化镓衬底市场的36.34%。
未来随着5G商用的扩大,预计到 2022年我国GaN衬底市场规模将达到5.67 亿元。
预计2019-2025年4G/5G宏基站对于高频覆铜板的需求规模将高达328.9亿元。加上车载毫米波雷达高频CCL,预计到2025年,高频基材的的市场需求量累计将达到468亿元。
5G基站建设数量的提升将带动基站功放和天线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低损耗及超低损耗高频覆铜板需求随之增加,同时,普通覆铜板的市场需求也将受益于基站建设数量的增加。仅考虑基站天线市场,预计到2025年,国内高频CCL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到302亿元。
12、功率放大器(PA)根据Marketandmarkets的数据,到2023年全球功率放大器市场将达到30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08%。根据Yole预测,到2025年全球射频功率放大器市场将达到1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55%,高于功率放大器整体增长速度。
随着手机所需射频PA数量增长,单机射频PA价值量也将增长。4G LTE高端手机中PA价值量为3.3美元,而5G高端手机中PA价值量已经达到8.3美元以上。
随着5G建设大规模推进,5G光模块需求迎来大爆发,2020年全球5G前传光模块市场规模为11.8亿美元,中回传光模块市场规模为3.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分别达12.0亿美元和3.1亿美元。
按照4G基站天线800元/副、一个基站按3副测算,5G基站天线3000元/副、一个基站按5副测算,其他基站天线400元/副、一个基站按2副测算,2020年我国基站天线规模达304亿元。
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由147亿美元增长到231亿美元,预估2020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约为252亿美元。
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规模增速达到26.29%,2020年RFID市场规模约为1240亿元。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4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1946.1亿元。
目前全球封测产业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大陆三足鼎立格局基本成型。中国台湾是全球芯片封测代工实力最强的区域,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美国由于众多IDM龙头企业用自己的封测部门,因此也是全球封测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我国集成电路封装市场将持续维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份额将突破4000亿元,2021-2026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
预计2019-2025年中国地区复合增长速度将达到4.5%。预计到2025年,中国PCB产业市场整体规模将达420亿美元。
20、ITP导电膜玻璃ITO 导电膜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期之后,我国加大了对面板显示领域的ITO导电薄膜的自主研发力度,2019年我国关于ITO导电薄膜的专利数增幅明显,由2018年的22项增至200项,增长率高达809%。
全球OLED产能逐年增长,增速平稳。虽然我国OLED产能占全球产能不多,但自18年起,我国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预计在2022年,我国OLED产能达到全球的45%。OLED产能呈明显的增长及扩张趋势,这也将带动ITO导电膜相关产业产能的增加。
超薄玻璃产能从2011年至2020年均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产能约为59万吨,预计2021年将增长至66万吨。
22、低温共烧陶瓷(LTCC)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LTCC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仅9年时间LTCC总产值便翻了一倍,从2010年的6.2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12.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预计到2022年全球LTCC市场规模将达到14.9亿美元。
23、电子陶瓷2019 年全球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增长至241 亿美元。根据日本精密陶瓷协会的数据,受益于5G相关产业持续放量,未来2-3年全球电子陶瓷的市场规模增速或将在7-8%左右。随着5G天线性能的提升,对工业用陶瓷等新材料的依赖度也会随之上升。
2010年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为218亿元,2019年增长至6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73%。我国电子陶瓷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增速,整个行业需求仍在扩张中。随着5G投入商用,电子陶瓷的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预计到2023年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45.4亿元。
2024年,仅印度、泰国、越南、伊朗等4个国家在欧五标准下,其蜂窝陶瓷新车市场合计空间达到15.49亿元。假设2027年上述四国均采用欧六标准,则届时印度、泰国、越南、伊朗的新车市场空间合计61.11亿元。
25、高世代玻璃基板2021 年全球高世代、高精细基板玻璃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预计 2021 年增长率 10%以上,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 G8.5+基板玻璃年需求达约 2.4 亿平米,高精细(LTPS/OLED )基板玻璃年需求达约 0.3 亿平方米。
28、陶瓷膜目前全球陶瓷膜产量保持持续的增势,平均增速在5%-10%的区间,2019年全球陶瓷膜产量约为76.61万平方米,2020年产量约为84.19万平方米。
全球范围内,陶瓷膜市场需求规模也在逐年走高,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4亿美元,2020年约为5.29亿美元。
随着我国下游需求的不断刺激,我国陶瓷膜行业近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5.18亿元,2020年保持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约为6.84亿元。
2019年全球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市场规模为26.16亿元,预估2020年约为133.39亿元。伴随着2022年5G的建设高峰,预计到2022年全球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市场规模将达到顶峰179.34亿元。
电子陶瓷是功能陶瓷最主要的一类,其市场份额占功能陶瓷市场比例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子陶瓷材料市场规模约241.4亿美元。其中日本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介电陶瓷是功能陶瓷的一种,主要用于陶瓷电容器和微波介质元件(谐振器、耦合器、滤波器等)。
2017年其在电容器的应用领域全球市场规模达14.5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8亿美元,在2017-2022年期间以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