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喊牛的浙商首席,这次继续高呼“夺回失去的牛市”。但这次他倒是没吹整个市场,而是在重点吹央国企估值重估。大致逻辑是: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新发展模式应给予估值体现。我国基于独特的制度优越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2、持续高分红的央国企应给予估值提升。近年来,A股市场中绝对收益性质的资金比重逐渐提升,中国估值体系下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分红,高股息率公司 应该给予估值激励3、央国企若逐渐进行利润和市值考核,将有效改善估值。央国企若逐渐进行利润和市值考核,将提升投资者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改善估值偏低的现状。4、央国企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并从解决市场失灵中获益。央国企在经济下行期通过收并购形成的资产,随基本面的好转,势必获得资产的保值增值。以上,都是扯淡话...贴出来只是想让大家都看看这些首席在场子热起来之后,写的观点有多么搞笑和不靠谱。讲正事,央国企今年确实能看,但拔估值的核心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1、一带一路十周年,这个是肯定会有刺激的,尤其是在出口疲软的当下,往外输出基建以及优势制造业产能,有助于缓解内需的疲软。而这些输出产能的企业,大多都是央国企。2、经济要复苏,央国企大概率也不会差。但凡认真看数据也知道,央国企的利润表现一般都是领先于民营企业的。意思就是,经济要复苏,央国企的财报会比其他企业表现更好。3、去年炒的油运(海能+南油),前几年炒的海控(煤炭、铁矿等干散货运输),再早些年份炒的铁建、交建等等,央国企炒作从未停歇,无非今年炒哪里。中远系旗下在A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没有拔过估值,作为民生策略牟一凌口中提到的“优势产业运输”(风电、汽车、纸浆等),看看在今明后几年,有没有大机会。再去看看市场,场子确实太热,踏空资金还在源源不断涌入。随便拖个数据——逆回购成交额占全A成交额的比例,明显发现这些资金从12月中旬开始到春节结束都在疯狂买逆回购,而2月开始,这些开始持续回流A股。
很明显,12月下旬开始那波单边上涨行情,这些人基本踏空,而外资大幅涌入推升指数后,他们开始持续恐慌性买入。盘面上的感受就是:即便市场交易已经出现过热,泡泡无处不在,但高热度情况下指数却保持韧性没办法,信创、数字、AIGC、CHATGPT这些软的东西没吃到,他们就追数据中心、光模块和半导体这些硬件。而这些TMT没有吃到,他们又开始涌入复苏线里稍微有数据支撑且调整了一些时间的白酒、有涨价消息刺激的航空等等。但不管怎么看,市场热度到极致+指数震荡到上轨+后知后觉的人开始涌入+老师们提到的杀猪盘愈发增多等等迹象,都是值得小心和警惕的。没有永远吹不破的泡泡,无非何时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