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不行了,还是你的新能源不行了?

作者:白刃行走 来源: 头条号 34102/16

新能源这个赛道,可以玩10年。今天,却有个朋友对我吐槽:新能源不行了。我愣了一下,想了想自己账户里面新能源个股今天好像涨了。原来不是新能源不行了,只是他的新能源不行了。说起新能源,我不算是专家,但研究也颇有一些历史了。我最早接触新能源是在2

标签:

新能源这个赛道,可以玩10年

今天,却有个朋友对我吐槽:新能源不行了。

我愣了一下,想了想自己账户里面新能源个股今天好像涨了。原来不是新能源不行了,只是他的新能源不行了。

说起新能源,我不算是专家,但研究也颇有一些历史了。

我最早接触新能源是在2017年,当时买入了比亚迪,并持仓数年之久,在此期间,一直加深对新能源的了解。2019年的时候,我还在头条上专门写过一个《新能源汽车简析》,还记得当时在第一篇文章《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是大势所趋?》中,写到了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必然性。(参考:2017-10-7:新能源汽车究竟能走多远?)

如今扩展到整个新能源上,基本逻辑没有变化: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大变革,因为驱动新能源变革的不是什么碳中和,而是经济动因。当光伏、风力发电的成本开始低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时候,这种趋势已经无法阻止。

除此之外,传统化石能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能源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再也不用担心马六甲海峡的能源通道问题。因为新能源的供给与土地面积挂钩,每年不用再大量向产油国“上贡”。

新能源是核心战略诉求,既事关国家经济利益、国际竞争力,也事关国家战略安全,趋势无法阻挡。当前全球新能源装机量仍然处在低位,新能源前景广泛。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2019年以来,随着600公里汽车里程的突破,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20年,随着光伏、风电等进入平价期,新能源也进入了加速期。但经过2年的上涨后,不管是新能源还是汽车,都迎来了调整。(参考2022-9-8《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打响狙击新能车的第一枪!》、2022-12-5《红色警报:光伏即将遭遇产能过剩风险》)

这是产业周期性的规律,当一个产业的高利润吸引了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后,供不应求时期的高利润就消失了,进入增收不增利的阶段,或者是需求的增长遇到瓶颈,市场从增量进入了存量市场。

其中,光伏在2023年就进入了产能过剩阶段,短期内整个行业除了新技术之外,都会面临利润压缩的问题,不是不再增长,而是需求增长超过了供给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则是遭遇到了技术带来的需求瓶颈问题,以及存量竞争问题。

当前,在电池没有进一步变革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供需主要矛盾已经从里程不足转向了基础设施不匹配的问题,所以,储能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了下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参考:2022-7-26《为什么看好储能的前景?》、2022-7-21《充电桩或是新能源的下一个风口》、2022-12-6《新能源汽车的中场战事:充电桩剩者为王》、2023-1-9《特高压:新能源日出东方,唯我不败》)

所以,在2022年期间,我多次写过文章,推荐储能、充电桩以及电网等基础设施(PS:最近充电桩已经接力)。

实际上,基本原理很简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的经济性决定了国家战略投资和扶持新能源产业,而基础设施的不配套成为了阻碍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等这一波电网基础设施的预期交易完成之后,投资者又可以将眼光投入到新能源汽车或者是智能汽车上来。另外,今年我还特别关注海风,这是与陆风有明显区别的地方。因为海风更加接近经济中心、开发程度低、风机大型化让海风也进入平价阶段。


往期相关文章

⭐《车载雷达之争: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

⭐《新能源汽车时代,每年上万亿的养路钱谁来出?》)

⭐汽车进化史:从0到1的三次史诗级变革

⭐自动驾驶感知路线之争:纯视觉Vs多传感器融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