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斯克,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ESG行业知识,私信我回复数字“01”,送你一份ESG入门大礼包。包含求职地图、思维导图、优选课讲义和30份研报。通过阅读前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已经对ESG投资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ESG投资是什么。ESG投资就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将公司的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三个方面的表现也纳入投资理念和投资过程的评价标准。过去几年伴随主流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ESG投资热度愈发火热。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陈春艳透露,截至6月末,具有绿色可持续ESG投资方向的公私募基金达1178只,规模合计8821亿元,与2020年相比规模增长34%。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关注提升自身ESG表现和相关披露。据统计,2021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有1130家,而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371家。
大家也都知道金融业是一个不能无序扩张发展的行业,所以伴随ESG投资的热度提升,相关的政府机构也纷纷开始制定及完善ESG的监管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些重要的政策,一起看看国内政府及监管机构对ESG的监管的演变。

2008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鼓励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08年,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应增强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及工作机制,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及在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规定了必须披露和资源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范围及披露程序等。起步阶段:2009-2015年2012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建议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并将其列入《上市规则》,将ESG纳入企业“建议披露”范畴。
2012年,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
2015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修订版,制定“两步走”时间表,即:2016年1月1日起,将“环境”及“社会”范畴内11项“一般披露”的内容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2017年1月1日起,将披露框架中“环境”范畴13个KPI披露责任提升至“不披露就解释”。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及推动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活动,同时完善相关监管资质,防范金融风险。
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披露环境信息以及履行扶贫等社会责任相关情况,确立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2018年,基金业协会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构建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鼓励公募、私募股权基金践行ESG投资,并针对自身绿色投资行为进行自我评估。
2019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修订建议的咨询文件,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年结束5个月内披露ESG报告,且优化了披露框架。
2021年,证监会发布《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新增“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2021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再次发布《咨询总结》,规定ESG报告需与年报同时刊发。
2022年,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将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纳入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伴随ESG投资的蓬勃发展,国内的ESG监管也在快速演变。一方面,国内越来越多的监管机构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ESG表现有所要求;另一方面,各方面监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提升,除了提升了信息披露的必须性和及时性,披露的内容和框架、具体的ESG表现和风险管控的监管政策都在不断夯实。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ESG监管等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多改善的空间,但我们相信伴随行业的发展和政府部门重视度的提升,相关的政策也会更加完备与清晰,进一步推进ESG投资健康发展。

好了,今天的何李用大白话讲ESG就说到这里了。大家有问题可以留言提问,我看到就会回复哦。同学们,我们下期见!
我是李斯克,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ESG行业知识,私信我回复数字“01”,送你一份ESG入门大礼包。包含求职地图、思维导图、优选课讲义和30份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