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政策激励时机
近两年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措施一览: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则明确了“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省中小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北京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项目给予不超过合同额20%、上限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助力服务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2. 重点放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我国“卡脖子”核心、关键领域一览:

我国在制造业上“卡脖子”的问题,是发展“专精特新” 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芯片产业精度不够、高速光电芯片空白的问题,还是机器人核心算法产业缺少高稳定性和精确性核心算法的短板,都体现了我国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的本质是“技术垄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关键技术“卡脖子”不仅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发展,也卡住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而“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我国“卡脖子”问题的利器。3.关注低碳科技、节能环保等潜力领域在我国碳中和3060目标发布后,一时间把低碳、节能推上了风口浪尖。新能源一词大热,新能源汽车车型“供不应求”。“低碳节能”极大程度也将成为2023年的年度热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低碳节能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专精特新”企业若在未来10年重点关注这些领域,将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和⻓足的发展。


628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