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成生物学关键底层技术—DNA的合成、编辑、组装、测序1. 基因编辑: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特定位置插入、删除、修改或替换DNA。CRISPR/Cas9作为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前两代,其优势明显:1)构建简单方便快捷,适用于任何分子生物实验室; 2)用于基因组的点突变编辑优于ZFN或TALEN;3)CRISPR/Cas9精确的切口酶活性用于基因治疗安全性高于ZFN或TZLEN。根据头豹研究数据,2016-2018年,中国CRISPR/Cas9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从9.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4.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6%。2. DNA组装:技术相对成熟,低成本、自动化、一体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受到技术的限制,DNA片段从头合成的长度有限,更长基因或基因组有赖于通过核苷酸片段的酶促组装或体内组装获得,通常使用的寡核苷酸组装方法有两种:连接酶组装法(LCR)和聚合酶组装法(PCA)。使用短初始片段组装染色体或基因组长度DNA所需的分层组装次数较多,过程中所需的克隆挑选和测序等质控成本也会相应增多,具有低成本、自动化和一体化特性的微流控组装体系将成为寡核苷酸体外合成和组装整合平台开发的方向。3. DNA测序:测序技术不断迭代,测序成本、长度、速度均得到指数级提升。DNA序列决定了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顺序。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工作可以提供有关自然界生物的信息,帮助合成生物学家从中构建生物元件和装置,同时测序可以验证制造的系统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快速、廉价和可靠的测序可以促进所合成的生命系统的快速检测和鉴定。DNA测序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最初的Sanger测序发展到四代纳米孔测序,基因测序成本也由2001年每基因组的接近1亿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0.006美元。随着技术的迭代,读长长度、测序速度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合成生物产品制造过程:整个生产链条可分为原料选择、底盘细胞的选择和优化以及产品生产3个部分,其中底盘细胞的选择和优化是核心步骤。


合成生物市场规模:根据CB Insights分析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2019年为5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1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8%。合成生物学作为整合的平台,集合DNA合成、基因测序等多项技术,而菌种和发酵工艺并不能直接商业化,最终市场的价值通过发酵获得终端产物实现,合成生物学的市场规模包含了利用整合技术获得终端产品的市场,随着工业化应用的品种范围的拓宽,对传统工艺替代,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







合成生物公司专利对比:


凯撒生物:全球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领先企业公司是全球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主导供应商,是全球少有的掌握长链二元酸从实验室到工业化放大生产完整技术体系的高科技企业之一;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基戊二胺可替代己二胺用于聚酰胺领域,广泛应用于环氧固化剂、热熔胶、异氰酸酯等相关领域,为市场、客户提供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的“生物制造”新材料。
嘉必优:生物发酵营养素先行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ARA、藻油DHA、SA以及天然β-胡萝卜素等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营养健康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公司通过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选育获得的高山被孢霉菌种为基础,开发微生物发酵生产ARA的产业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ARA产品供应商和国际ARA市场重要参与者,获得国内外知名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多家企业认可,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具备领先优势。ARA产品收入占营收比重在2016年至2020年分别为92.2%、86.5%、79.6%、79.7%、71.6%,为公司贡献较大比例营收。
溢多利:国内生物酶制剂龙头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皮质激素原料药、性激素原料药、饲料用酶、能源用酶、食品用酶、造纸用酶、纺织用酶、环保用酶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