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荷签订“神秘芯片协议”后,老美的两个“跟班”开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近日,ASML(荷兰光刻机巨头)总裁来华,和商务部长讨论合作事宜。而另一边,日本却宣布拟定“23项半导体设备出口”禁令,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甚至有外媒透露:
中国芯没时间了!这次限制会更加全面,内地芯片产业或将倒退15年。随后,我国商务新闻发言人表示:“已经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若日方执意如此,我方将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以芯片产业为主战场的高科技大战,一触即发。
日本放弃最大市场,加入“限芯队伍”在全球半导体供应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把握着市场命脉。例如,在芯片产业链的前沿制造环节,除被荷兰垄断的光刻机之外,涂胶显影、划片机都是较为关键的半导体材料,而
日本在这些设备领域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然而,我们不仅在光刻设备上100%依赖进口,涂胶显影等领域的自有率也不到1/10。从目前日本披露的禁令参数来看,主要针对的是14nm以下的先进工艺,
而内地没有一家晶圆厂可以绕过西方技术量产14nm以下制程芯片。有这个实力的台积电,也紧跟老美“对华断供”。

近十年,我国都是日本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出口市场,两方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融合关系。业界认为,日本紧跟老美加入“限芯队伍”,将在短期内对内地半导体产业造成冲击。
02.背水一战,国内半导体来到十字路口对于日本加码的先进工艺设备限制,内地科技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据披露,中芯国际目前在攻克7nm工艺;华为计划下半年量产14nm芯片;哈工大也已经成功突破7nm以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我国科技人员还在酝酿着换道超车。前不久,国内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公开亮相,央视足足花半个小时报道其从投入运营到生产交付。据悉,
量子芯片是一项创造性技术——不仅绕过光刻机限制,运算性能是电子芯片的1000倍。短短一年内,该生产线已经生产1500个试验产品、孵化3套自研设备。

正如阿斯麦总裁温宁可所言:
越是打压封锁,中芯的崛起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届时,中国将摆脱依赖、完全掌握自己的技术。
03.“放弃一切幻想”为给“中国芯”多争取一点时间,
我方还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在《出口限制目录》中增加了利用稀土类的高性能磁铁。据悉,该类磁铁是决定马达性能的关键零件,广泛应用于飞机、手机、电动汽车等科技领域。我国占据90%全球市场份额,而日本不足10%。业内人士曾点评国内科技企业,要放弃一切幻想,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如今,中国芯来到了关键时刻,国家计划也投入10000亿补贴半导体产业,以解决“卡脖子”难题。

上下一心、倾举国之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半导体会传来更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