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ion-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24gQdtZvv4Teql7E3V0QmKx7W0xkBVpibVLCJYk13U0s1LxxharSAWvdQoUz1xegOhThShl9GabkSDClmsbjWQ/640?wx_fmt=gif" class="rich_pages wxw-img" data-w="600" data-copyright="0" data-ratio="0.22166666666666668">


图1 2022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结构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2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58%。在业务结构层面,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02%,回到了正增长区间;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8.92%,增幅较快;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2.44%,增速放缓。❏ 人身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新业务价值(NBV)持续承压我国人身险公司主要经营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业务。新业务价值(NBV)是用于衡量人身险公司在当期经营活动中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从经营结果看,主要上市人身险公司的NBV在近几年持续承压,这一趋势在2022年延续,主要受制于人身险业的供需错配导致行业现存的代理人渠道难以满足客户升级的保险需求。表1 上市人身险公司2022年NBV增速延续负增趋势
图2 2018年以来上市险企“价值投入比”持续下行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增额终身寿险是人身险业2022年的产品亮点,在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时,满足了客户保本理财需求,受到阶段性热捧。由于长期重疾险需求下滑,人身险公司把握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大力推动储蓄类产品销售,其中,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保险理财类产品较好满足客户的低风险偏好需求,推动供需阶段性匹配。从需求端看,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及银行理财破净等影响下,居民风险偏好明显降低,阶段性偏好高收益确定性的保险理财类产品。从供给端看,保险公司为完成规模考核,阶段性推出针对理财类产品的费用激励政策,推动代理人加大理财类产品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传统型保险具有100%的收益确定性。2022年以来上市险企主推的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3.5%,长期持有可锁定具有竞争力的收益率。根据测算,当前上市险企主推的增额终身寿产品一旦持有期达到40年基本可以获得3%以上的IRR。表2 上市险企主力增额终身寿产品持有40年基本可以实现3%的IRR(以10年期交为例)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保险师APP。❏ 财产险业保费较快增长,呈现较强复苏态势2022年,在我国财产险公司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车险”)、短期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依次居于保费规模的前四位,其它险种的保费规模较小。车险保费恢复常态增长。车险综合改革目标基本达成,车险市场平稳运行,费率走势总体平稳,受当年机动车辆保有量增长的拉动,2022年,车险保费增长了5.63%。短期健康保险保费快速增长。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健康险业务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以及高端医疗保险等。上述险种具有较高的保障杠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2022年,短期健康保险保费增长了14.66%。农业保险保费高速增长。2022年,财政部门及有关方面继续推动我国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34.53亿元,同比增长30.3%。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219.35亿元,同比增长24.95%。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监管部门发布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行业协会出台了示范条款,推进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责任保险保费快速增长。责任险保费收入为1147.5亿元,同比增长12.67%。保险业强化责任保险改善民生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一是加强对新市民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雇主责任险、家政雇佣责任险等;二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当年的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22%。三是支持绿色转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当年的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7%。❏ 资产总额增长,投资收益率下滑2022年末,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27.15万亿元,同比增长9.0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05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和债券合计占比达52.24%,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达12.71%,其他投资占比达35.05%。
图3 2022年保险业资金运用结构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保险业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年末余额占流通A股市值之比达到4.80%,占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之比达3.63%,是A股和港股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图4 保险业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月末余额占流通A股月末市值之比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股债市场2022年行情总体低迷,保险业投资端承压,拖累保险公司利润表现。以上市险企为例,2022年权益市场大幅波动以及长端利率持续下行导致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承压,投资端的压力直接传导为上市险企的利润压力,预计上市险企2022年净利润整体面临较大幅度负增长。
图5 上市险企2022年总投资收益率下行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图6 投资收益承压拖累上市险企2022年净利润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偿付能力风险总体可控2022年4季度末,从已披露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中位数分别为109.40%,241.03%。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中位数分别为162.75%,252.56%。在已披露的保险公司中,最近两期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及以上的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占比分别约89.66%,90.28%。监管要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保险业偿付能力风险总体可控。表3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概况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风险综合评级在C类及以下的保险公司有13家。除了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外,其余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均高于50%、10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50%且低于60%的保险公司有1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00%且低于120%的保险公司有6家。
图7 十年国债收益率下行速度快于保险定价利率数据来源:Wind。增额终身寿险业务增长也受到监管趋严的制约。监管部门频繁发文对消费者进行保险教育以及从严管理人身险公司的销售行为,防范增额终身寿险误导销售。特别是2022年11月发文要求人身险公司对增额终身寿产品开展严格排查,对存在通报问题的产品严令停售。❏ 财产险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财产险发展受到经济增速上行的拉动。2016年以来,除个别年份之外,财产险保费增速大致与我国GDP增速同步。2023年,我国经济政策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预计当年GDP增速将在5%之上,财产险保费预计也将保持较快增速。从业务线来看,一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疫后恢复性增长,以及政府对汽车消费的支持,预计车险将稳健增长。二是伴随着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以及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预计农业保险仍将快速增长。三是责任保险在转变政府职能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凸显,安全生产责任险保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新材料保险、“首台(套)”保险、知识产权保险、董事及高管人员责任险(D&O)等业务规模将继续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


398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