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正文

被监管通报!那些“抢公章”的私募,现在都怎么样了?

作者:I资管工厂 来源: 头条号 52409/13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

标签: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所列产品表现仅为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收益保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以往在盘后才会发布的社融数据今天盘中就发了,8月的情况比大家预想的要好一些,加上美元汇率回到了7.3以内,今天大A雄起了一把。在市场逐渐稳定以后,许多朋友已经在考虑加仓。市场逐渐稳定,但私募行业并不稳定,一边是量化和主观你来我往,另一边是私募内部也时不时爆出“抢公章”之类的大戏。



“抢公章”被通报!



自2020年李国庆去当当网抢公章一事之后,“抢公章”俨然成了一股潮流。


股东之间有分歧,遇事不决先抢公章再说,真正的商战朴实无华。


这种事儿近几年在私募行业也是屡见不鲜。


8月28日,北京证监局通报辖区部分私募存在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况,还发现相关方冒充私募机构名义对外实施诈骗的现象。


其中,某私募“抢公章”的事情直接被作为典型案例通报:


那些爆出“抢公章”的私募



这几年,“抢公章”的私募确实屡见不鲜。


之前的有鸣石,然后今年的有睿馨、柏治。


5月,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睿馨投资与其法定代表人胡某就公司决议撤销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


在判决书中,睿馨投资主动表示胡某属于显名股东,实际股东应是其背后出资人梁某。


而且胡某在2023年1月3日到公司抢夺公司证照及印章,因此紧急召开临时股东会议,决定免去胡某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最终,二审法院认为胡某确系睿馨投资股东,维持原判。


从天眼查的最新数据来看,胡某也就是胡强至今仍然占公司10%的股权。


数据来源:天眼查

目前睿馨旗下只有一只产品在私募排排网展示净值,且基金存续规模低于500万元。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7月,北京柏治投资也爆出了一波内斗。


柏治投资是一家债券策略私募,据天眼查信息,此前担任基金经理、法定代表人的李根并非第一大股东。


信息来源:天眼查

据网上流传的李根发布的公开信自述,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他考虑引入战略投资人,但在7月17日,三位财务投资人携多名社会人士来公司带走公司公章、保险柜等。


据信中内容,李根猜测,“可能引发三位财务股东介意的地方是他们的股份占比将下降”等。


李根说是出于公平和风险考虑,在7月21日向产品持有人发送邮件说清楚当下的情况,并设立产品临时开放日。


该公开信上写的日期是2023 年 7 月 25日,但并无相关公章。


而在此之前,柏治公司这边曾发了个一封“撤回李根越权发出的《基金产品临时开放事宜》的函”,并对李根和姜雨彤进行停职。


对于2023年7月25日《李根公开信》,柏治资本在7月26日作出以下回应:

1、公司创立初期的股东张枫宜、孙金并非财务投资人,而是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董事,二人合计持股超50%,始终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并明确关注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2、 “ 引入战投的方案只是在初步口头沟通中,并未有任何实质进展” 与事实不符,事实是李根已制定详细的转移公司资产进新的管理公司下的实施方案,并已经让北京基金小镇核实了重组后新名字:北京柏治私募基金管理中心 (有限合伙),将股权结构做新的调整把原有的几位股东股权架空,其新有限合伙审核获批后产品迁移最后注销柏治。

3、 “携多名社会人士(均非本公司人士)来公司抢夺公章等”与事实不符,派出所曾到公司出境,未发现违法情况并将公章还给大股东;多名社会人士是公司大股东聘请的律师团队,从未发生搬走保险柜的事,更换门禁是因为姜雨彤授意门禁管理人私自删除懂事人员的门禁权限。

4、“目前临开涉及到的产品可按回现金约40% ,具备临开映回的条件”“根据合同中‘巨额映回’条款的相关约定,所有发起申请的 投资人均可赎回自己持有份额的40%等”与享实不符。

目前,公司旗下9 只基金,均为一年定开产品,投研团队均按开放日安排配置持仓资产期限,不会预留40%的现金资产。众所周知,由于债券的低流动性属性,所以在没有准备下进行临开会对债券基金造成流动性的风险。

业绩方面,柏治旗下代表产品在事件发生的7月14日到7月21日这一周发生了2%+的回撤。

不过后续产品净值也在短期内修复,目前已经基本达到前期高点。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目前柏治投资最新的股东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天眼查

张枫宜持有41.33%的股权,为第公司一大股东,李根目前仍持有32.78%的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据私募排排网信息,目前柏治的部分产品也是由马栋担任基金经理。


希望这场争端能妥善解决,最后即便“分手”,也保障好投资人的利益。


除了这两家以外,两年前百亿量化鸣石投资也发生过一起抢公章的事件。


2021年10月,先是鸣石发布了创始人袁宇被解职的公告后,之后袁宇反击,声称他才是鸣石的实控人,旗下的公司持有鸣石85%的股权,而总经理李硕名下持有的50%股权都是代持,此前签过《股权代持协议》,事实上并非股东。


事情最终是和解了,袁宇拿回股权,李硕则成为小股东。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不过截至2023.9.1,近两年,鸣石500指增代表产品的超额是负的。


数据来源:火富牛

指增两年跑成了指减,放眼量化历史也是相当炸裂。。。


所以除了投研实力以外,私募管理人的内部治理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股东之间出了啥幺蛾子,无论最后赢的是谁,受伤的可能都是投资人。


那些体面的分家



职业发展路径上,股东之间理念不合,最终“分手”也是常有的事。


关键在于“分手”能否体面一点,能否顾及到投资人的利益。


量化这边,当年锐天的两位基金经理“分手”就显得较为得体。


2019年5月,根据锐天公告显示,公司的两位投资经理——徐晓波和高亢因“对公司发展愿景和理念各有坚持”,现已分道扬镳。


其中基金经理高亢离职,与其一同出走的还有锐天的阿尔法策略团队。


之后高亢成立衍复投资的故事想必不用过多介绍了,过去三年多里,指增和中性产品的业绩都属于量化第一梯队。


锐天的故事则要曲折一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之后,公司补充了投研团队,这两天凭借稳定的超额,规模也于近期重新突破了百亿。


主观多头里,管华雨和彤源投资的分手也没有太多的插曲。


2021年5月出现离职传闻后,彤源多只三年期产品删除锁定期,临时开放并免赎回费;7月彤源投资的法定代表人由管华雨变更为薛凌云。


这次管华雨离职单干也带走了几个研究员,但彤源的整体投研框架没太大变化,彤源后续也补充了投研团队。


旗下一只成立于2021年2月高点的产品,截至今年9月1日,基金虽然没赚没亏,但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私募在发展的历程中,股东之间有分歧很正常,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影响投资运作的情况下解决利益纷争。


管理人内部治理很重要,比如老板给市场或者研究员的钱比较少,那人才流失是大概率事件,进而影响到投资上的业绩。


只有永远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私募才能持续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