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腾讯、茅台、小鹏汽车、B站、比亚迪等一众知名均发布了ESG报告。不过,这些报告内容差异性较大,有的针对E、S、G三大领域展开论述,有的关注社会协作、抗疫保供,也有的将较多笔墨用于“秀肌肉”。阿里巴巴是国内较早在董事会层面设置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企业,并曾公开碳中和目标和行动路线,对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8月29日,该公司发布ESG报告,从三个维度、七个方向,展现对于环境、均衡发展、企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行动。报告显示,2022财年阿里云使用电力中21.6%是清洁低碳的;与使用自建数据中心相比,用户在中国使用阿里自有数据中心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能实现碳减排85.5%。茅台首份ESG报告罗列了政府、股东、消费者、员工、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有评论称这份报告“更像是披露给利益相关方看的”。报告围绕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识别出了四大方面(公司治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总共24个实质性议题,囊括了ESG指标的方方面面,对于各项议题给予几乎相同的篇幅。小鹏汽车在报告中披露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环境”“社会”“管治”,外加“产品与创新”。在“产品与创新”部分用了较多的笔墨来描述公司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软硬件方面的创新等,强调了公司的“硬实力”。B站则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在责任管治、产品责任、社会关怀、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努力。有的ESG中,明确了碳中和目标,安踏和蒙牛都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腾讯表示,将在2030年以前实现自身运营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以及100%绿色电力应用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三大重点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探索碳抵消方法和技术。部分公司对碳中和并没有明确规划。例如茅台的表述为“初步构想公司碳中和规划,制定思路,开展减碳行动路径,即将开展碳盘查工作”;B站在减碳方面“计划逐步建立全面的碳排放监控及管理体系,通过监控办公及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不断完善低碳减排措施”;京东对于“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盘查”处于“筹备中”。不过,京东承诺到2030年将物流车100%替换更新为新能源物流车,而集团层面的减排目标状态尚在“筹备中”。另外,记者注意到,一些评级机构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ESG评级为A级,作为新能源车销售冠军的比亚迪也自称是ESG标杆企业,围绕“双碳”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包括成立碳排放管控委员会、启动双碳规划研究、零碳园区项目等。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该企业长沙工厂被曝在2022年4月以来,致使长沙市雨花区嘉和城的部分业主及孩子出现了身体不适,主要症状为频繁流鼻血、头晕、恶心、久咳不止等。此后,长沙比亚迪承认气味来源于该公司,但不承认存在排放超标和污染。中财绿指首席顾问、中央财经大学绿金院高级学术顾问施懿宸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ESG已是国际通用语言,企业要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就必须将ESG作为核心竞争力。要想拿到国际订单,就必须做好相关工作。“假如要进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就必须满足苹果公司在ESG方面的要求。如果想接欧盟国家的订单,就必须达到他们的碳排放要求,ESG更能体现出企业是否有全球眼光及竞争力。”施懿宸说。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ESG,但真正重视并由企业管理层牵头成立相关部门的企业并不多,甚至一些企业将ESG报告过度包装为提升品牌、进而营利的工具,有些报告只是文字堆积,缺少实质性内容。“部分企业的报告更像是自说自话,并没有科学的评价系统,只是简单地找一个中介公司,把企业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亮点’拿出来加工一下,更像是宣传的噱头。”北京一位金融人士告诉《中国慈善家》。由此,便催生了一门生意。ESG沦为生意在百度网站输入“ESG”进行搜索,前4页都可以看到以报告撰写为主业的中介公司广告,不少标榜可以提供国家认可的ESG报告及相关咨询服务以及全流程零碳解决方案。记者点开一条广告,其内容宣称,提供从报告撰写到审验,再到发布的全流程服务。这家公司负责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近年来,ESG报告的市场需求量明显增加,有的是客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有些则是应对监管部门的要求。“在我们的工作流程中,前期会安排专人对公司进行调研、访谈,之后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整体的(ESG)框架、制定适合企业的指标等,然后给企业一个需要企业提供的资料清单。”上述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提供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年内的员工活动、环保方面的措施等,还有企业用水、耗水、排水,排放二氧化物、氮氧化物数据。上述公司自称是上市募投起家,对上市公司的运作流程和证监会、交易所的合规规定比较熟悉,很多上市企业也都是其客户。可以帮企业包装ESG报告,只涉及正面内容,即使有一些环保方面的行政处罚,也可以在报告中规避。在价格方面,根据企业的规模、所处和行业、具体的要求不同而异,5万元起步,到20多万不等。那么,由第三方编写的ESG报告,如何证明其权威性?“我们是可以出具审验(认证)证明,国内只有9家企业有这个资格。为报告加签第三方独立验证声明,全面提升报告的质量和公信力。”上述负责人说,“不过,如需审验证明,还需要大约10万元的费用。”“现在年底,客户需求量大,业务人员比较忙,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出报告,平时的话1个月就行。”他继续解释说。ESG报告是否可以根据企业的意愿来编写?对此,施懿宸分析,国内一些小的评级机构包括第三方机构,为了拿到项目,可能对企业降低要求,当“和事佬”,甚至会对企业的评级做人为的更改,这样会严重降低ESG报告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到行业发展。一家位于深圳的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慈善家》咨询时表示,ESG报告只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做深化,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技术服务类企业,ESG报告只是展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角度应对风险的能力,“其实就是对企业的一个正面宣传”。这是一家标榜ESG评级、ESG报告撰写、风险监测管理、ESG信息挖掘分析的公司。其负责人坦言,目前因为没有相关标准,导致市场混乱,中介机构良莠不齐,ESG报告差距较大。“中国的ESG市场很大,前景很广。很多人认为ESG只是形式上的一个报告,实际上它更侧重于企业的管理,我们可以帮企业设置管理体系,让每个部门都参与ESG的议题和环节。”这位负责人自豪地说,今年以来,他的公司已为30多家企业出具了ESG报告及审验,大部分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出口型企业,“国外市场对此要求比较严格”。从上述公司发给记者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ESG报告格式、内容各异,篇幅少则十几页,多则数百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中国很多评价机构,他们的指标不一样、范围不一样、权重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而言,ESG报告很耗费精力、财力,要和相关利益方沟通,归纳实质性议题,才能着手写报告。而很多企业在编写ESG报告时,在市场上找一家中介机构,把过去企业在社会责任、环保、劳工方面的闪光点总结一下形成报告,这样的报告形式大于内容。”柳学信说。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腾讯、茅台、小鹏汽车、B站、比亚迪等一众知名均发布了ESG报告。不过,这些报告内容差异性较大,有的针对E、S、G三大领域展开论述,有的关注社会协作、抗疫保供,也有的将较多笔墨用于“秀肌肉”。阿里巴巴是国内较早在董事会层面设置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企业,并曾公开碳中和目标和行动路线,对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8月29日,该公司发布ESG报告,从三个维度、七个方向,展现对于环境、均衡发展、企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行动。报告显示,2022财年阿里云使用电力中21.6%是清洁低碳的;与使用自建数据中心相比,用户在中国使用阿里自有数据中心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能实现碳减排85.5%。茅台首份ESG报告罗列了政府、股东、消费者、员工、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有评论称这份报告“更像是披露给利益相关方看的”。报告围绕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识别出了四大方面(公司治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总共24个实质性议题,囊括了ESG指标的方方面面,对于各项议题给予几乎相同的篇幅。小鹏汽车在报告中披露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环境”“社会”“管治”,外加“产品与创新”。在“产品与创新”部分用了较多的笔墨来描述公司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软硬件方面的创新等,强调了公司的“硬实力”。B站则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在责任管治、产品责任、社会关怀、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努力。有的ESG中,明确了碳中和目标,安踏和蒙牛都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腾讯表示,将在2030年以前实现自身运营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以及100%绿色电力应用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三大重点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探索碳抵消方法和技术。部分公司对碳中和并没有明确规划。例如茅台的表述为“初步构想公司碳中和规划,制定思路,开展减碳行动路径,即将开展碳盘查工作”;B站在减碳方面“计划逐步建立全面的碳排放监控及管理体系,通过监控办公及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不断完善低碳减排措施”;京东对于“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盘查”处于“筹备中”。不过,京东承诺到2030年将物流车100%替换更新为新能源物流车,而集团层面的减排目标状态尚在“筹备中”。另外,记者注意到,一些评级机构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ESG评级为A级,作为新能源车销售冠军的比亚迪也自称是ESG标杆企业,围绕“双碳”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包括成立碳排放管控委员会、启动双碳规划研究、零碳园区项目等。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该企业长沙工厂被曝在2022年4月以来,致使长沙市雨花区嘉和城的部分业主及孩子出现了身体不适,主要症状为频繁流鼻血、头晕、恶心、久咳不止等。此后,长沙比亚迪承认气味来源于该公司,但不承认存在排放超标和污染。中财绿指首席顾问、中央财经大学绿金院高级学术顾问施懿宸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ESG已是国际通用语言,企业要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就必须将ESG作为核心竞争力。要想拿到国际订单,就必须做好相关工作。“假如要进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就必须满足苹果公司在ESG方面的要求。如果想接欧盟国家的订单,就必须达到他们的碳排放要求,ESG更能体现出企业是否有全球眼光及竞争力。”施懿宸说。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ESG,但真正重视并由企业管理层牵头成立相关部门的企业并不多,甚至一些企业将ESG报告过度包装为提升品牌、进而营利的工具,有些报告只是文字堆积,缺少实质性内容。“部分企业的报告更像是自说自话,并没有科学的评价系统,只是简单地找一个中介公司,把企业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亮点’拿出来加工一下,更像是宣传的噱头。”北京一位金融人士告诉《中国慈善家》。由此,便催生了一门生意。ESG沦为生意在百度网站输入“ESG”进行搜索,前4页都可以看到以报告撰写为主业的中介公司广告,不少标榜可以提供国家认可的ESG报告及相关咨询服务以及全流程零碳解决方案。记者点开一条广告,其内容宣称,提供从报告撰写到审验,再到发布的全流程服务。这家公司负责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近年来,ESG报告的市场需求量明显增加,有的是客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有些则是应对监管部门的要求。“在我们的工作流程中,前期会安排专人对公司进行调研、访谈,之后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整体的(ESG)框架、制定适合企业的指标等,然后给企业一个需要企业提供的资料清单。”上述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提供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年内的员工活动、环保方面的措施等,还有企业用水、耗水、排水,排放二氧化物、氮氧化物数据。上述公司自称是上市募投起家,对上市公司的运作流程和证监会、交易所的合规规定比较熟悉,很多上市企业也都是其客户。可以帮企业包装ESG报告,只涉及正面内容,即使有一些环保方面的行政处罚,也可以在报告中规避。在价格方面,根据企业的规模、所处和行业、具体的要求不同而异,5万元起步,到20多万不等。那么,由第三方编写的ESG报告,如何证明其权威性?“我们是可以出具审验(认证)证明,国内只有9家企业有这个资格。为报告加签第三方独立验证声明,全面提升报告的质量和公信力。”上述负责人说,“不过,如需审验证明,还需要大约10万元的费用。”“现在年底,客户需求量大,业务人员比较忙,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出报告,平时的话1个月就行。”他继续解释说。ESG报告是否可以根据企业的意愿来编写?对此,施懿宸分析,国内一些小的评级机构包括第三方机构,为了拿到项目,可能对企业降低要求,当“和事佬”,甚至会对企业的评级做人为的更改,这样会严重降低ESG报告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到行业发展。一家位于深圳的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慈善家》咨询时表示,ESG报告只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做深化,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技术服务类企业,ESG报告只是展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角度应对风险的能力,“其实就是对企业的一个正面宣传”。这是一家标榜ESG评级、ESG报告撰写、风险监测管理、ESG信息挖掘分析的公司。其负责人坦言,目前因为没有相关标准,导致市场混乱,中介机构良莠不齐,ESG报告差距较大。“中国的ESG市场很大,前景很广。很多人认为ESG只是形式上的一个报告,实际上它更侧重于企业的管理,我们可以帮企业设置管理体系,让每个部门都参与ESG的议题和环节。”这位负责人自豪地说,今年以来,他的公司已为30多家企业出具了ESG报告及审验,大部分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出口型企业,“国外市场对此要求比较严格”。从上述公司发给记者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ESG报告格式、内容各异,篇幅少则十几页,多则数百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中国很多评价机构,他们的指标不一样、范围不一样、权重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而言,ESG报告很耗费精力、财力,要和相关利益方沟通,归纳实质性议题,才能着手写报告。而很多企业在编写ESG报告时,在市场上找一家中介机构,把过去企业在社会责任、环保、劳工方面的闪光点总结一下形成报告,这样的报告形式大于内容。”柳学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