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券商 » 正文

2023“开门红”!今年投资如何做?10大券商2023年度策略观点来了

作者:华夏基金 来源: 头条号 64001/05

充满着震荡与波动的2022年落下帷幕,2023年已在途中。不少投资者在后台问到小夏,昨天取得“开门红”后,2023年的投资该如何做,应该配置哪些行业?此前,小夏已经给大家分享了华夏基金投研团队的2023年度投资策略,在此不再赘述,今天就带着

标签:

充满着震荡与波动的2022年落下帷幕,2023年已在途中。

不少投资者在后台问到小夏,昨天取得“开门红”后,2023年的投资该如何做,应该配置哪些行业?此前,小夏已经给大家分享了华夏基金投研团队的2023年度投资策略,在此不再赘述,今天就带着十大券商2023年度策略汇总,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波今年该如何布局。

在分享之前,大家首先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不同的券商发布202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的时点大不相同,需要留意券商报告发布时的宏微观环境,结合最新市场环境作独立思考;其次,市场波诡云谲,谁也无法预判类似2022年地区冲突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对于投资策略,还是建议大家“重逻辑而轻预判”。

比如就防疫政策而言,就出现了重大变化。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并且从2023年1月8日起,将其从原来实施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防疫政策的重大变化,势必会影响券商对接下来的经济复苏形势、宏观政策出台以及投资市场未来走向的判断。

总体而言,各大机构对于2023年的市场多呈积极乐观态度,比如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的研报标题中均出现了“牛”字,除申万宏源外,多数机构认为2023年将是上行市,以下是文字汇总版——

1.中信证券——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

大势研判:政策预期、人民币汇率、经济基本面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

行业配置:2023年布局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行情由政策驱动,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

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

1)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

2)科技安全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

3)国防安全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

4)粮食安全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抢占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除“四大安全”之外,还建议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2.国泰君安——2023年将是新一轮牛市起点

大势研判:2023年来自于疫情、经济、政治等关键因素不确定性将下降,坚定看多2023年A股市场。2022最差的预期已经见到,A股将迎来峰回路转之势,2023年将是一轮牛市。走势上将呈一个N字型走势,先上后下再上。

行业配置:投资风格上,不找确定要找边际,先价值股后成长股。

行业配置可抓住两大主线:其一是顺周期价值股的困境反转,如消费(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免税、航空)、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金融(券商、银行)等,其二是高质量成长股乘势而上,如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军工、机械)、材料(有色、钢铁、化工)以及医药(创新药、器械、医疗服务)。


3.华泰证券——2023年或为市场筑底修复拐点年

大势研判:2023年全A企业盈利或呈现前平(上半年)后高(下半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10%;合理PETTM或较当前修复,核心驱动力为国内信贷结构、海外流动性分配环境的温和改善。

当前制约A股筑底修复的关键变量——外需周期、信贷结构、海外收水,或分别在4Q22、1Q23、1Q23看到“转机”,对应2023年上半年风险溢价筑顶下行、估值修复先行,下半年盈利增速起量,接力推动市场修复。

行业配置:23年市场结构与22年或近似镜像,成长+下游占优,消费搭台+科技唱戏,把握社交重启+虚实共生双主线,周期、制造中挖掘细分机会。

主题投资可关注共同富裕(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社交重启(大众消费品、航空机场、快递物流、餐饮旅游、广告营销、影视院线)、三大安全(动保、油气设备、储能、军工电子、航空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机床、机器人、光通信、医疗器械、半导体设计)四大方向下的投资机会。


4.中金——中性偏积极,关注增长预期的企稳

大势研判:基准情形下对A股未来12个月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看法,根据疫情、地产及海外情况把握节奏较为关键。

节奏上,2022年底至2023年一季度,疫情及地产政策边际变化预期相对较高,指数可能迎来阶段性机遇,中期重点关注增长预期的企稳,尤其是中下游领域。大类资产方面,未来3-6个月建议上调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国内资产配置可能股强于债。

行业配置: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未来3-6个月建议投资者关注如下三条主线:

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主要是受疫情拖累及地产相关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

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

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要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主题方面,周期性的波动及结构性的趋势提供了主题投资机会。建议未来3-6个月关注如下几个主题性机会:

1)安全发展主题;2)政策稳增长主题;3)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产业升级主题;4)消费升级主题;5)困境反转主题;6)新发展下的国企改革主题。


5.招商证券——结构性震荡上行,2023年走势类似“N”型

大势研判:2023年A股进入中期反转的结构性震荡上行周期,走势类似“N”型走势。

行业配置:进入新一轮五年周期后,A股的投资思路、选股模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有新的思路,需要更加重视科技自立自强,能够安全发展、迈向制造业高端化、聚焦硬科技的专精特新成长标的。

围绕以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自主可控、军工装备(高医新自军)为代表的新时代五朵金花进行重点布局。兼顾稳地产带来的龙头地产和地产链消费的阶段性机会。偏中小成长风格相对占优,年度关注指数科创50、北证50、创业板综。


6.广发证券——A股走修复市,港股走牛市

大势研判:2023年权益市场最大的机遇来自中美“此消彼长”相对优势,AH市场驱动力主要来自估值修复:

风险溢价下行(资本市场定位重要,对稳增长决心更乐观),以及无风险利率下行(美债利率筑顶回落),贴现率下行驱动AH股上行,A股走修复市、港股走牛市。

预计2023年盈利回升周期,A股有望开启新一轮主动扩表周期。国内“稳信用稳货币”,信用支撑力度来自于地产修复,货币节奏可能先松后稳。由于地产放松和防疫政策优化,北上资金风险偏好改善,或仍将继续流入。

行业配置:上半年托底→重建,下半年转型→突围。

上半年重心在于经济“托底”和信心“重建”,下半年结构“转型”和竞争力“突围。

1)托底:稳增长彰显力度与决心,地产链信心筑底(龙头房企/银行/建材/家电);海外高接种率下防疫优化路径的启示(医疗设备/特效药/休闲服务)。

2)重建:信心与秩序重建,资本市场定位重要和央国企价值重估(能源央企/科技央企/科创板),互联网反垄断政策预期稳定(互联网/平台经济)。

3)转型:探寻制造业中坚力量,中长贷回暖拉动制造业复苏(通用设备/新能源设备),新能车产业链潜在扩表方向(储能/通用设备中的新能源车链),技术周期驱动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复合铜箔/温控设备/碳化硅)。

4)突围:国家安全观“自上而下”战略升级,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油气装备/机床/半导体设备/信创/航空航天)。


7.中信建投——整体逐浪上行,全年看成长占优

大势研判:迈向后疫情时代,经济走向修复,A股二次见底后处于中期上升趋势,战略上乐观,同时预计2023盈利小幅增长,风险偏好有所提振,市场逐步从存量环境中走向增量,指数整体大概率是小牛市。战术上逢调整布局,把握节奏与结构。

整体逐浪上行,复苏是小β,阶段表现,成长是核心α,全年看终将占优。

行业配置:综合盈利(增速及增速变化)及产业周期、估值分位、机构配置等因素比较评估,中期重点关注行业:医药、计算机、新能源运营、半导体设计、券商、军工、风电、光伏等。

主题投资:2023年或将是主题投资活跃年,关注三条线索:渗透率提升、自主可控、国企改革。


8.申万宏源——A股行情三阶段推演,2023年中行情可能不是牛市级别

大势研判:2023年A股行情三阶段推演——

1)春季躁动,仍是政策表述期,下行风险可控,后续政策预期发酵有望由点及面,由托底到进击。反弹行情未结束,蓄势后再出发。

2)两会后,景气验证期,全球经济衰退主导A股基本面回落,周期项改善的方向非常稀缺,A股仍需震荡磨底。

3)23Q2之后,从国别经济相对比较角度找机会。经济中强美弱,以中国居民适应新防疫措施为前提,要持续则依赖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疫后恢复兑现,足以支撑一波行情,但新增长点的线索并不清晰,2023年中行情可能不是牛市级别。

行业配置:对2023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预测是1.3%,节奏前低后高。风格上,价值相对成长(沪深300相对创业板指)的基本面趋势占优,小盘相对大盘(中证1000相对上证50)的基本面趋势占优。疫后恢复、地产链和计算机是2023年业绩困境反转弹性较大的方向。

2023年结构选择:从政策预期到景气验证。两会前政策布局期,围绕着政策催化选结构,疫后恢复首选医疗基建,大安全首选信创,地产链首选房地产和建材。中期景气验证仍是核心,计算机和消费核心资产基本面验证更确定的方向。随着地产恢复的验证,地产链投资将扩散到家电家居和银行。新老能源周期未结束,只是需要等待周期项改善验证,新能源23Q2回归,老能源23H2回归。


9.海通证券——A股或处在底部位置,有望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

大势研判:①经济增速和股市涨跌都有周期性波动特征,目前我国宏微观基本面或已见底,A股盈利增速在底部区域,多项估值指标显示A股或处在底部位置,有望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

②积极变化:中短期看,我国整体基本面周期性向上拐点或已出现。基本面领先指标回升中,稳增长发力+产业结构升级,2023年企业盈利望两位数增长,股市演变为增量流入的向上趋势。

③政策+技术维度选择现代产业体系的亮点,重视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关注医药和大众消费。

行业配置:对于大类行业角度,我们认为23年科技>=制造>消费>金融地产>能源材料。高景气成长是主线,如数字经济、低碳经济;此外,消费存在修复性机会。

(1)数字经济方面,宏观上,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产业上,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逐渐落地。数字经济辐射硬件、软件、服务商等多产业,当前TMT行业明显低估低配,发展数字经济有望支撑TMT高增长。

(2)低碳经济方面,当前新能源板块经历前期调整,估值已经不高,关注风电、储能和新能源车智能化。风电光伏:政策支持装机放量,海风或是重点方向。储能: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的增长,储能也将配套发展。新能源车智能化:关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

(3)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疫情的影响终将过去,消费行业基本面可能迎来改善,低估低配的消费性价比凸显,尤其可以关注医药以及大众消费领域。


10.银河证券——时蕴新生,2023年是市场布局之年

大势研判:展望2023年,基于当前A股估值低位,经济修复动力较强,市场存上行动能,但是,行情亦或一波三折,受上市公司业绩修复影响,二季度A股上行动能或更为明显。整体上,2023年是新的转换之年,是A股市场布局之年。

行业配置:整体上,2023年是新的转换之年,是A股市场布局之年。风格上来看,成长VS价值,预判2023年成长或是主线;大盘VS小盘,小盘股或仍是2023年主线。但受政策面,尤其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及对地产流动性支持等影响,大盘股、价值股亦会存在较好的交易性机会。

在A股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时,预判结构性博弈仍绝对占优。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

(1)后疫情时代消费领域(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酒店、旅游、交运等);

(2)安全领域: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

(3)国产替代科技创新:电子、计算机、通信、软件服务、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

(4)新旧能源转换——双碳策略:储能、汽车零配件、光伏、绿电(风电、氢能源等);

(5)交易性策略机会:地产产业链、电力设备、金融、平台经济等。


(上述参考:各大券商2023年年度投资策略)


以下是一图总结版——

总的来说,各大券商观点大体可以总结为三点:首先,普遍看好A股2023年的向上行情;其次,多数机构认为今年成长风格更占优;最后,行业配置上,科技、医药和消费三大板块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赶来

来源:头条号 作者:华夏基金07/09 14:03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