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向往贴近大自然的生活,它会让你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一切”“是吗?瓦尔登湖里那样的生活,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长期的选择”“什么是选择?我们有过真正的做选择吗?很多决定在现在看起来,都是被迫出于无奈,在走投无路的时刻,你能够做的选择往往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走投无路也只是你的一种认知框架下的感知而已,实际上你只是依赖于过往的经验,下意识的觉得未来还会一成不变,换句话说,你在自我设限”“也许,你说的对,可是谁能够在绝望里依然抱有信念,并且耐心的坚守呢?对于现实情况的怀疑足以吞噬掉所有的信心”“
听着,没有几个人可以摆脱那些与生俱来的弱点,即便是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也都无济于事”“我们在虚假和骗局中活的太久,到最后,只能选择自己骗自己来掩盖脆弱不堪的虚荣心”“
没错,在虚假和错乱间,短暂的一生就此结束,活着不过是肉体的自然衰老而已,精神世界早已成为了荒芜”人性的弱点
一个人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会在群体的作用下成倍放大,最终变得不可收拾。好比对于病毒感染后的恐惧,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被欲望驱使所产生的认知偏见,所有的关于人性的弱点都会让你远离真相十万八千里而不自知。很多商业逻辑之所以成立,其根源在于找准并且抓住了这一点,并且在局部借用杠杆反复扩大。
幻想和真相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沉溺于幻象,而没有借助理想的思维框架来贴近真实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当你所思所想都是基于现象及其衍生出来的事物,那么在努力也只是在表面打转,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由于人性的弱点,你无法耐心深入的去进行研究和思考,而是急于一时,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由于人性的弱点,对于未来的恐惧和贪婪之心,让你在不适当的时机做出了很多没有必要的决策。由于人性的弱点,你对于未来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种基于幻想之下的偏见和低层级的认知派生出来的低效动作,认知层级不够谈何能力提升呢?由于人性的弱点,你的潜意识始终在自我设限,对于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并且在这种精神自我消耗之中,成为了习惯的奴隶,每天都在重复过去的故事,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由于人性的弱点,让你成为一个普通而又固执己见的人,在多年的生活轨迹里,淹没在无休止的幼稚幻想和可笑行为之中,远离了真相和正确。如果你无法克服并且战胜这些弱点,命运的轨迹将是注定和必然的,而多年自我教育和学习的本质,便是让你更好的去找寻到事物的本质,并把那件正确而又艰难的事情做的潇洒自如。
数字化思维
如果我们的感官所看到的世界并非真实,或者说能够感知的世界极其有限,那么依赖感官所衍生出来的情绪和认知,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充满了假象和欺骗。科学迄今为止的一切发展,都源于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究,而物理和数学基本都假设和定理,推动了几乎所有发明创造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理性思维存在的有限的边界,也正是因此,而导致了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有些理论会随着世界发展演变而被证伪。
对于我们来说,你很难讲人生决策之中理性和感性的成分做出明确的划分,理性思考往往建立在感性偏好基础之上,而感性思维往往潜藏在理性框架之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太极阴阳交互,密不可分。如果换一个更大的视角,自然与社会就好比感性系统与理性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一方面需要研究自然界的一切物理现象,来获得改造自然的理论和方法,在自然现象的启迪之下,借助着理性思维固有的逻辑、归纳和推理方式,从最本源最确切的假设出发,经过层层严密论证,一步一步的找寻现象背后的本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核心难题。另一方面,我们研究更为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透过对于人性的认知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从更为宏大的视角来看待我们每个人有限的一生,你会发现在短暂的肉体存续期内,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极其微不足道,尽管如此,时间是经不起浪费的重要资源,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重要且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和原则将事情做正确。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好的协调处理好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来数字化思维为基础的理性视角与艺术直觉为基础的感性创意这样一个密切配合的有机系统。尽管我们的系统必然存在不完备性,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和误区,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相信的前提下,做出最优的评估和调试。这样的过程我称之为自我变革,在假象堆里挣扎着去发现真相,依靠多周期的数据维度和科学严密的分析方法,找到一点蛛丝马迹,顺着一条前途未知的脉络,大胆的走下去,也许你会发现前所未有的宝藏。这就好比被舍弃淘汰的东西往往会被更好的事物所替代一样,你当下所拥有的陈见、执念、思维模式,构成了你前进路上最大的阻碍和囚笼。
你能够舍弃多少、优化多少、改变多少,决定着你能否距离真实更进一步,如果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那么在这个被各种假象与错误包裹的人生里,你又找到了几分真实呢?那些杀不死你的会让你变异的更为强大,而你所拥有的是造成你失败迷惘的根源,唯有舍弃旧的认知与习惯,才能够见人所不能见,为人所不能为,变人所不能变。
简单的复杂
只有少数人能够透过简单来感受复杂,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舍弃已经拥有的束缚,看到一个简单的东西,唯一的感知结论也只是简单。
一个人只要果断舍弃生活中的很多经不起时间推敲的认知结论和体系,剔除很多无法带来高效和价值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最终才可以享受简单带来的充实与富足,而这种美好体验和智慧法则是可以通过持续的修为与精进达成。比如,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些底层逻辑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几乎成为了你必须要足够重视且反复思量的根本性原则。原则一:任何单一的投资工具、产品都无法很好解决系统缺失的问题。财富管理规划必须是基于丰富的数据基础和严密推理基础上所进行的宏观与微观完美契合的综合全面长期的规划。原则二:任何现有乃至未来出现的系统都天然存在着诸如不完备、环境适用性这样的天然缺陷,投资组合和系统理论的构建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和状态风格的感知,进行基于数据逻辑和直觉感知综合的调试,没有完美无缺的系统,只有持续优化和调整的规划方案。原则三:从不确定性的多走向确定性的一,需要去繁就简,为道日损。最终,简化到所有理性的系统架构与直觉感知的完美合一,系统必然会消亡,成为了澄明而又无碍的虚空。简单让我们更接近本质,本质的触及需要舍得的智慧,而舍得需要或艰苦或快乐的探索和决策。
简单从某种意义上是需要较高的门槛和修为的,当你透过表象中的复杂多变,便可以沉浸在简单安定的幸福之中,不再混乱迷离,走失在表象的茫茫大海和荒芜沙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