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相比于2022年6月的上一版报告,新版报告大幅下调了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2.4%下调至0.5%。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则由4.9%下调至4.3%。很多人可能会纳闷,中国防疫政策刚刚放开,很多行业蓄势待发,为何经济增长预测却反遭下调了呢?这里面,主要有短期、长期两个原因:短期原因是美联储加息,对美国、中国乃至全球需求的压力正在显现。我们都知道,2022年美国遭遇了40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遏制物价上涨,美联储采取了鹰派的加息政策。截止2022年底,美国政策利率已经上调至4.5%,达到近15年以来新高。过快的加息以及美元大退潮,戳破了美国资本市场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十余年放水所积累起来的巨大泡沫,最直观地体现为美股、美房、美债“三杀”。美股,2022年全年下跌20%;美房,2022年下半年,美国20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下跌5%,并且跌势还在延续;美债,以最主流的10年期美债为例,2022年全年价格下跌19%;美股、美房、美债,关系着美国民众全部的家庭财产和养老金。如果你的养老金缩水10%,买的股票跌了20%,你还会愿意花钱吗?当然不会,所以2022年下半年,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快速下降。而这种下降,又会反过来恶化经济基础和企业盈利,导致资本市场进一步下跌,最终形成“负螺旋”。如果不加以遏制,一场经济危机将彻底爆发。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美联储加息,影响的不只是美国这一个国家。作为全球货币的中枢,美联储一旦加息,全球多数国家为了抵挡美元回流、都要被迫跟随加息,并对本国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形成冲击。最近半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英国养老金巨亏、越南房地产崩盘、韩国股市暴跌等事件,都与美联储加息或多或少相关。在这种背景下,2023年全球消费下降已成定局。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贸易顺差国,很难独善其身。而另一个经济衰退的长期原因,则是全球正处于“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康波周期”,是由1925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所提出概念。他的理论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由科技革命所主导。每一轮康波周期,都由科技革命所引发,大致会持续50—60年,可以划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中国经济学者、被誉为“周期天王”的周金涛曾根据这一理论,推测1982年之后出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是世界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开端。1982年到1991年为回升阶段,1991-2004年为繁荣阶段(也有说到2008年),2004年-2015年为衰退阶段,而2016年至未来数年,都将处于萧条阶段。

中国的两大挑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会受到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柏年认为,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目前正面临下行压力。2023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去年12月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12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9%。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有相关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将下跌8%,这一情况将拖累GDP增速超过1.6个百分点。

中国的应对方案面对2023年世界经济衰退的现实,在出口下滑、美国打压的双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重振中国经济?在之前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章中,柏年已经展示了一个现成的政府方案,那就是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拉动消费,促进内需。对于消费券,目前各地已经“摩拳擦掌”。有记者统计,自2022年12月份以来,已有超过40个城市宣布发放消费券,覆盖餐饮、冰雪运动、文旅等多个领域。但柏年认为,仅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拉动消费,只有短期效应,无法从根本上带动消费需求。一方面,消费券面额小,一般都是满50减10、满200减30这样的小额面值,难以真正对家具、旅游、汽车等大件消费产生撬动作用。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发放的消费券足够多、金额足够大,也只是对消费产生短期的提振作用,难以改变中国消费长期不足的问题。更况且,目前地方财政普遍吃紧,我们也很难拿出像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家电下乡”那样的大规模财政举措来刺激消费。所以,想要长久地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消费不足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从深处改革我们的体制。第一个改革,就是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从过去的“重投资、轻保障”,转变为“重保障、轻投资”。根据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计算,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2020年是3.21%,而到了2021年则下降到了2.96%。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平均值,甚至也低于像土耳其、墨西哥这样人均GDP不如我们的发展中国家。


最后,柏年再总结一下:2023年,中国如果想要安然度过这一轮“全球经济寒潮”。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社保支出水平;以及保护市场经济、保护民营主体,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干预。信心堪比黄金,只有解决了老百姓和民营企业最关心的事情,才能让大家都有安全感,经济信心才能恢复。而目前最需要反对的,恰恰是那些经济强刺激计划。这些强刺激计划,短期内的确能起到效果,但长期来看却是后患无穷。相当于一边掐住你的脖子,一边给你打鸡血。不但存在鸡血打太多的风险,同时打鸡血带来的短期繁荣,还容易掩盖长期“掐脖子”的问题,拖慢改革节奏。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打造开放、自由、法制、创新的环境,坚持藏富于民,才能真正让中国经济抵御各种风浪与寒潮,也才能真正让每个老百姓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