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低谷期之后,生物医药行业复苏之势初现端倪。农历春节假期刚过,多地掀起“拼经济”热潮,深圳、湖北、北京经开区等先后发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园区亦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商引资。以张江科学城为例,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林镜(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行业复苏的脚步加快,张江科学城也在持续调整自己的招商政策。譬如,近期的国际性创新学术性会议以及后期的常规工作规划均有所调整。据统计,目前张江科学城有超过17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纳入市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超过70家。“随着张江科学会堂的建成,将吸引更多全球合作伙伴来到张江进行头脑风暴,更好地帮助全球新医药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林镜说,“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园区招商服务工作者也会去更具有创新性的海外地区招商。”企业为复苏加足马力,医药行业求职人数亦逐渐上升。智联面向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40.4%的企业对春节后经济形势非常有信心,31.5%表示比较有信心,共计71.9%的企业看好经济走势,对经济发展具备信心。此外,据智联招聘《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医药/生物工程以43.5%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速排名第一。“每个城市都希望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毕竟生物医药是个很大的产业,产业大意味着人才足够高端,对地区发展利好多过弊端。”资深猎头郑俊(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过去两年,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医药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上持续“遇冷”。穿越寒冬之后,医药市场释放回暖信号,而在多方政策加持下,生物医药产业也开始告别过去非理性的“狂热模式”,转向理性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低谷期之后,生物医药行业复苏之势初现端倪。农历春节假期刚过,多地掀起“拼经济”热潮,深圳、湖北、北京经开区等先后发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园区亦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商引资。以张江科学城为例,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林镜(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行业复苏的脚步加快,张江科学城也在持续调整自己的招商政策。譬如,近期的国际性创新学术性会议以及后期的常规工作规划均有所调整。据统计,目前张江科学城有超过17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纳入市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超过70家。“随着张江科学会堂的建成,将吸引更多全球合作伙伴来到张江进行头脑风暴,更好地帮助全球新医药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林镜说,“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园区招商服务工作者也会去更具有创新性的海外地区招商。”企业为复苏加足马力,医药行业求职人数亦逐渐上升。智联面向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40.4%的企业对春节后经济形势非常有信心,31.5%表示比较有信心,共计71.9%的企业看好经济走势,对经济发展具备信心。此外,据智联招聘《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医药/生物工程以43.5%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速排名第一。“每个城市都希望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毕竟生物医药是个很大的产业,产业大意味着人才足够高端,对地区发展利好多过弊端。”资深猎头郑俊(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过去两年,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医药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上持续“遇冷”。穿越寒冬之后,医药市场释放回暖信号,而在多方政策加持下,生物医药产业也开始告别过去非理性的“狂热模式”,转向理性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低谷期之后,生物医药行业复苏之势初现端倪。农历春节假期刚过,多地掀起“拼经济”热潮,深圳、湖北、北京经开区等先后发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园区亦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商引资。以张江科学城为例,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林镜(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行业复苏的脚步加快,张江科学城也在持续调整自己的招商政策。譬如,近期的国际性创新学术性会议以及后期的常规工作规划均有所调整。据统计,目前张江科学城有超过17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纳入市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超过70家。“随着张江科学会堂的建成,将吸引更多全球合作伙伴来到张江进行头脑风暴,更好地帮助全球新医药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林镜说,“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园区招商服务工作者也会去更具有创新性的海外地区招商。”企业为复苏加足马力,医药行业求职人数亦逐渐上升。智联面向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40.4%的企业对春节后经济形势非常有信心,31.5%表示比较有信心,共计71.9%的企业看好经济走势,对经济发展具备信心。此外,据智联招聘《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医药/生物工程以43.5%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速排名第一。“每个城市都希望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毕竟生物医药是个很大的产业,产业大意味着人才足够高端,对地区发展利好多过弊端。”资深猎头郑俊(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过去两年,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医药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上持续“遇冷”。穿越寒冬之后,医药市场释放回暖信号,而在多方政策加持下,生物医药产业也开始告别过去非理性的“狂热模式”,转向理性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409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