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津药药业(600488)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遭显著压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5.28%,仅4930.42万元。业绩颓势不仅源于主营业务营收收缩与盈利能力减弱,一笔高达6919.24万元的反垄断罚没款更直接侵蚀利润,叠加原材料、环保、安全生产等多重风险,公司短期经营面临多重挑战。
营收收缩叠加利润大幅下滑
2025年上半年,津药药业核心财务指标全面承压,利润端表现尤为低迷。营收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01亿元减少11.81%,主营业务市场需求和销售能力面临挑战,甾体激素、氨基酸等核心产品销售均受行业环境影响出现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利润总额1.00亿元,同比减少4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4930.4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42亿元下降65.28%,利润端下滑幅度远超营收降幅,盈利能力显著恶化。即便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反映主营业务真实盈利水平的扣非后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下降16.47%,显示核心医药制造业务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股东回报也同步缩水,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45元,较上年同期的0.130元下降65.38%,直接削弱股东即期收益。截至6月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0.0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74%,资产规模增长乏力。
反垄断罚单冲击业绩 多重经营风险待解
2025年4月30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津药药业因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实施垄断行为,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没款项合计6919.24万元。该笔巨额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成为净利润大幅缩水的关键因素,也暴露出公司在反垄断合规内控体系上存在的重大缺陷,为后续经营埋下合规隐患。
面对业绩压力,公司虽在业务层面采取应对措施,但效果仍待观察。销售端,公司调整外销布局,将原料药非美业务逐步交由津药药业(新加坡)有限公司负责,试图利用新加坡地理与外汇优势应对美国关税波动,但新布局的市场开拓与渠道整合尚需时间;成本端,公司通过纸包材集采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近4000万元,但在营收收缩背景下,成本节降对利润的提振作用有限。
此外,公司仍面临多重潜在风险,原材料方面,大宗原料与能源价格波动、供应中断风险持续存在;环保方面,子公司津药和平被纳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需按要求推进减排,同时VOCs治理政策趋严增加环保投入;安全生产方面,生产中使用的甲醇、丙酮等危险化学品若管控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汇率方面,公司60%以上甾体激素原料药出口,人民币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出口利润。这些风险因素叠加,将持续考验公司后续经营稳定性。(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