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上市公司 » 正文

和元生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网 53810/27

本报讯(记者金婉霞)10月27日晚间,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元生物”)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和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亏损1.62亿元,同比减亏2765.3

标签:

本报讯(记者金婉霞)10月27日晚间,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元生物”)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和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亏损1.62亿元,同比减亏2765.3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和元生物累计新增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组织)订单超过1.2亿元,帮助客户获得中美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申报批件16个,其中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件2个。统计来看,截至2025年9月末,和元生物累计获得国内外IND批件60项,涵盖溶瘤病毒、AAV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多个前沿方向,技术能力和服务经验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和元生物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RO(合同研究组织)业务收入6199.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收入9670.2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72%,主要受报告期内在执行CDMO订单的类型以及不同CDMO项目推进情况影响;其他主营业务(包括科研试剂、细胞存储及制备服务等)实现收入2138.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99%。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元生物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技术为驱动,构建了CRO、CDMO和再生医学“三位一体”技术与生产体系。公司拥有包括分子生物学平台、实验级病毒载体包装平台、细胞功能研究平台、SPF级动物实验平台、基因载体和细胞治疗工艺开发平台等全面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技术平台,在载体开发、病毒包装等关键环节具备领先的研发能力。今年前三季度,和元生物研发支出为3466.1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22%;新增发明专利1项、国内注册商标6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项、国内注册商标申请5项等。

产能方面,和元生物在位于上海临港(600848)新片区的产业基地已拥有11条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载体生产线与18条GMP细胞生产线,具备5L-500L质粒发酵规模与50L-2000L悬浮细胞培养能力。和元生物表示,目前,临港产业基地一期已全面投产,随着客户管线推进与订单增长,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升阶段,规模效应有望逐步释放。此外,和元生物通过搭建智能研发体系,和元生物初步实现“智能设计-模型搭建-算法验证-大数据反馈”闭环,提升了载体筛选与工艺开发的效率,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至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在业务布局方面,和元生物不断深耕CGT细分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目前,CRO业务服务客户超过14700家研发实验室,海外市场通过“学术亮相+平台搭建+精准营销”策略稳步推进。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再生医学领域,已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等新兴业务,并通过合资共建实验室、参与标准制定等方式持续探索发展新路径,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开新空间。

行业层面来看,在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中,五款高价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CAR-T)药物在专家评审阶段被一致通过。有观点认为,目前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最全央企上市医药医疗企业名单(2023最新版)

来源:证券日报网 03/06 13:01

财中网合作